政法干警申论指导:应对策略 进行恰当论证123
进行论证是申论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论"的能力的充分体现。它要求应试者充分
利用给定材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前面三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不
容任何懈怠,但相对于最后这个环节来说都还是铺垫。论证环节,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
这不仅因为它所占字数多,分值相对较高,而且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等都将在这个环节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展示。
本部分实际上就是给材料写作议论文,要求在进行透彻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针
对所给材料,阐发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观点和阐述必须建立在对材料的准确把握之上。
一、立论
立论是指在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立论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考
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从而提炼出对事实的独特的观点和见解。立论和选题是议论
部分写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选题是立论的基础,立论则是选题的思想升华。如果说选题
旨在提出问题,那么,立论正是经过思考酝酿而形成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论断和结论,它是决
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在《申论》应试中,审题是写作的前提,立论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写作的难点。审
题和立论是写作中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
、
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申论作文,就其立论而言,理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
准确性和前瞻性。
(1)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
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和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
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无病呻吟,隔靴搔痒,这样的
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起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
(2)新颖性。
从人们的阅读心理而言,不仅立论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而且要求立论具
有新颖性,阅读后能给人们新的养料、新的收获和思想启迪,而这也正是为文的难点所在。立
论要新颖,除了要善于在社会生活和改革实践中寻找新的事实论据和独到的见解之外,还应适
当地变换立论的角度,善于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也会给人新鲜的感觉,使论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步
步展开。
(3)准确性。
立论的新颖应当以准确为前提,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立论的
准确性,包括下列几个方面:论点的准确,包括概 念、论断、提法和分寸的准确;论据、引
语的准确;语法、逻辑的准确;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等等。在写作实践中,违背准确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例如:
①概念、论断不准确。如某报曾载文提出"怎么赚钱就怎么干"和"大利大干、小利
小干、无利不干"等论断。这些都是似是而非、十分有害的观点。其实,赚钱应有个标尺。凡
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的钱就可以大胆去赚;反之,则不能赚。比如,那些有损于国格、人格,违反党纪国法
,
不讲职业道德,不顾社会效果的钱,你说能赚吗?生产针、线、纽扣的企业是赚不了什么大
钱的,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却十分需要,你说能不干吗?再如我们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
不赚钱,是不是可以不搞呢?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扶贫救灾,这些事不但不赚钱,甚至还贴钱
,
难道就不干了?假设人人只讲钱,一切围着金钱转,都成了拜金主义的信徒,而不再讲理想
道德和奉献,那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
②提法、分寸没有度。孤立地强调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中的某一方面,而超出
了量的规定性,就会导致片面性。如有的文章在批评社会上的"文凭热"时写道:"文凭乃一纸
空文,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实际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这样就把真文凭、假文凭、混来的文
凭、靠艰苦奋斗得来的文凭通通说得一无是处了。对具体矛盾不作具体分析,又缺乏分寸感,
因而陷入了绝对和片面。
③不合乎法规。如"法不责众"这句俗语反映了小生产者特有的无政府主义心态。在
中国有比较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法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法的这种属性要求一切政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
违法者都必须受到追究。因此,"法不责众"的观念与法制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④虚夸成分太大。虚夸之风在 1958 年"大跃进"期间尤为突出,在当时一些报刊评
论中诸如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奋斗 20 年超英赶美
建成共产主义"等所谓"闪光"的论断时有所见。由于这些论断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陷入了
浮夸不实、主观唯心的泥淖,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极大危害。
"进入山西××县境,走进任何一个村子,都会看到牛马成群,圈肥高堆,一派兴旺
景象。"这样的表述也是言过其实。"任何一个村子",意思就是说每一个村子,这话说得过死
了。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平衡的。再说,作者也没有把每一个村子都走遍,怎么能断定
说,任何一个村子,都是牛马成群,圈肥高堆呢?
⑤不合乎语法逻辑。"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这是某报评论员文章
的标题,这一判断是不合逻辑的。共产主义是近百年来才出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理论体
系和实践,而中华民族的存在则已有数千年之久。难道说在两千多年以前,共产主义就成了中
华民族的理论体系?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倘若将"中华民族"改换为"我
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就恰当了。
"最好水平",这是个文理不通的说法。顾名思义,水平只有高低,无所谓好坏,好
坏只是表明人们对于这种水平高低的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可以说某项纪录、某项成绩最好,但
不能说某项水平最好。
"基本属实",这也是个不合语法的说法。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
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
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严重、基本发烧
之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就不大好理解。他还打趣地说: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
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
(4)前瞻性。
前瞻性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见将会出现的矛盾,
尽早地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
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具体说来,前瞻性的内涵包括这样一些方面:有一
定的敏锐性、洞察力和预见性。
考生在立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全面分析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申论作为给材料作文,更应认真阅读材料,辨析其多层意义,在把握主要矛盾的基
础上准确立意。
据报载,今年某大学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在这次稍稍高于中
学语文水平的测试中,达到及格线最多的是本科生,也仅有 60%,最少的是博士生,才有
30
%
。一位比较优秀的本科生留校做助教,为一位研究生导师整理书稿。书稿送到出版社没几天
就被退了回来,原因很简单,出版社的编辑只粗粗浏览了一遍,就发现了二百多个错别字。
针对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这是一个易于引人思考的论题。有的考生从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谈起,立论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显然立论面过宽,论述易流于空泛。也有的考生没有认
真阅读材料,劈头就说:堂堂的中华民族,一个拥有 12 亿多人口的大国,居然只有屈指可
数
的少得可怜的那么一点人汉语水平过关。这样粗心,而且带有情感定势意味,写下去必然偏离
题意。有些考生从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入手,立论为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势在必行。这
就准确地理解了题意,抓住了主要矛盾。立论集中、鲜明,论述就会针对性强,才会有说服力
。
(2)要重视立论能力的训练和发挥。
立论是一个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综合、想象、联想等多种能力的思维表达过程。
考场作文的一个特点是在可写性与可发挥性之间的空间比较大。因此,考生应从训练思维能力
入手,提高立论能力,并在考场上得以发挥。
一是思维的广泛性训练,多角度立论。所谓角度,就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
也是文章立意、构思的出发点。各种事物本来就具有多义性。一树梅花万首诗。同一个题目,
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写作意图出发,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把握,就会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思想
意义。考生在拿到题目时,要广开思路,选一个自己理解清楚、体会深刻、有话可说的角度去
立论,铺陈成文。思路越开阔,立论的角度就越多,立论的选择余地也越大。
二是思维的深入性训练,立论力求深刻。申论考试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要求文章
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理论高度,大多立论应具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
在酝酿立论中,对题目或材料中已有的表层意义要准确理解,对其深层含义也要深
入发掘。
(3)选择适当的写作角度。
不管选择事物的哪一个侧面作为写作角度,这个侧面必须能展示事物的本质意义,
这样,议事说理才能达到相应的深度,文章的立意就深刻了。如果对事理不作深究,虽然也进
行了多角度思维,但把握的写作角度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那么即使这个角度是自己熟悉的,
有话可说的,文章也必然难以写得深刻。
二、确定标题
申论考试大都要求自拟题目。好的标题,可以使自己的文章"先声夺人",引起评卷
人阅读的兴趣。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标题,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
,
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都能令人顿生爱意。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就是明证!若题
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
如此,内容可想而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传达文章的基本思想。好的标题,既能以"目"传神,也能以
"
目"传情,在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或见解一目了然的同时,一下子吸引和打动读者(阅卷者)
,
使他们产生看完整篇文章的欲望;在阅读完之后,反观标题仍感到贴切、精当,回味悠长。
要拟好的题目,很有必要广读博览,学习借鉴,报刊杂志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型
范例。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副题"中国女子举重队成功的秘诀","力拔山兮"与"举重运动
吻合","气盖世"则是对我国女子举重队在第 11 届亚运会上奋勇夺冠的生动概括。又如"金
鸡奖、百花奖评选揭晓,巩俐左手一只鸡,右手一枝花",此题对河北民歌《回娘家》中歌词
的借用,既不失雅,又令人捧腹。好题目留意多记,高笔法勤借精取,面对类似申论这样的供
材料作文,你一定会点出传神之睛的!
实践表明,凡是成功的标题,基本上要做到贴切、具体、鲜明、精炼、生动。
标题贴切有多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题文一致,即标题对论题范围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
向的表述应与评论的内容或思想相符。某报曾刊登一篇评论,题为《韩国看不上爱国者》,乍
看题目,读者很容易理解为韩国对爱国者不屑一顾,那么韩国今后还会有人愿意爱国吗?细读
评论才会发现:文章议论的是韩国不愿在领土上部署美国"爱国者"导弹,导致韩美两国在这
一问题上产生严重对立。由于文章的标题在"爱国者"三个字上没有加引号,导致题文不符,
使读者产生了误解。
贴切的第二层含义,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标题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
义,也不可滥用词藻。某报曾刊登一篇评论《法人岂能是法盲》,意思是企业的领导应首先学
法、懂法,不可成为法盲。但由于对"法人"和"法人代表"这两个法律术语的混淆,造成了标
题的失当。其实,"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
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而非具体的个人。
贴切的第三层含义,是题意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曾经有一篇专栏小言
论,题为《"一错千金"》,说的是某地几家报刊为提高质量、减少差错,决定在编校质量竞
查日这一天欢迎读者帮助找错,发现一处,即罚责任者 1000 元以奖励读者,文章认为此法
可
取,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但仅看标题,难免产生歧义:是出错得奖?还是出错受罚?因"一错千
金"是从"一诺千金"变化而来,本意为"价值千金"。"一错"如此值钱,标题是鼓励差错还是
惩戒差错,让人有些捉摸不定。
- 2024-11-12
- 2024-11-09
- 2024-11-07
- 2024-11-07
- 2024-11-21
- 2024-11-12
- 2022-07-23
- 2021-03-19
- 2024-11-21
- 2024-11-21
- 2024-11-21
- 2024-11-21
- 2024-11-21
- 2024-11-21
- 2024-11-21
- 2024-11-21
- 2024-11-21
- 2024-06-03
- 2024-06-03
- 2024-06-03
- 2024-06-03
- 2024-06-03
- 2024-06-03
- 2021-02-24
- 2021-02-24
- 2021-02-24
- 2021-02-24
- 2021-02-24
- 2021-02-24